查看原文
其他

看见与共情|阿富汗相关文章和电影推荐

在关注阿富汗的 青年志Youthology 2021-09-23



像你一样,我们两周来也在持续关注着阿富汗。

 

我们共情着阿富汗女性的遭遇,看到了创作者们如何试图捍卫仅剩的文化遗产,隔着屏幕感受到了喀布尔机场人群中的绝望和无助。应该存在一种情感吧,当人类面对天灾人祸之时,它是超越国界、超越地域、超越历史背景之下的联结与共情。

 

在今天的推文里,我们整理了一份互联网关于阿富汗的深度文章汇总,也推荐了几部跟阿富汗有关、令编辑部同事印象深刻的电影和纪录片。我们希望不仅能从结构性的视角还原阿富汗的政权纷争与制度困境,也能看到在这之下的群众生活与个体故事;不仅只看到“帝国坟场”、“被抛弃的土地”这样言简意赅的代名词,也能看到这里尚存的文化在朝着怎样的方向流动与发展。只有多方面的信息连接在一起,才不会流入到自己的主观臆想与某种固定叙事之中,而是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阿富汗展现在我们眼前。


 

Part.01 

历史变奏 


阿富汗如今的现状成因除了外部势力的干涉之外,也与其内部无休止的纷争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比上一代人更聪明”、“这里的所有人都可能是作恶者”,我们不仅应该关注长期萦绕在阿富汗之上的“大国之争”、还应该关注这里更为复杂的宗教、民族、历史状况,以及在这之下,阿富汗人民如今正在面对的生活境遇。

 


01.

《阿富汗之变:被抛弃和被遗忘的命运》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章摘要

“我们就是身处这样一场危机四伏的谈判中:对面坐着的那些人认为自己是战争的胜利者,完全不屑于做任何让步。身边的人里则有人随时准备好了出卖我们。”库菲感到愤怒而无力。当代表团在多哈日复一日地展开那些冗长对话时,阿富汗国内的爆炸和暗杀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一位阿富汗高级官员告诉菲尔金斯:“就像是在一间人满为患的黑房子里,大家相互推搡、撕打。你无法指责任何人,因为所有人都可能是作恶者。”

 

 

02.

《战地记者刘怡谈阿富汗:从现代化进程失败,到塔利班的崛起》

来源:澎湃思想市场



文章摘要

根据亲身采访经历,刘怡从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失败、军阀割据的状况、阿富汗边界线上绵延的难民营、崩溃的教育系统、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利益关联等方面详细阐释了塔利班在阿富汗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内部的分裂,并解释了为什么在阿富汗的战争会是一个极度放大的治安战。

 

 

03.

《阿富汗的国家建构何以失败?》

来源:布谷在歌唱

(备注:本文为刘瑜“看理想”音频节目“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第21讲的文字稿。


文章摘要

过去40余年,阿富汗尝试过君主立宪、威权共和、极左政权、神权政治、美式民主以及无政府,可以说神农尝百草一样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政体,但是,在所有这些政体实验中,国家建构全都失败了。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说法,把阿富汗叫做“帝国的坟场”,其实,阿富汗岂止是“帝国的坟场”,也是“制度的坟场”。这篇文章阐述了国家建构的各种阻碍性因素,以及为什么阿富汗的国家建构如此之难。

 

 

04.

《塔利班是「阿富汗人民的选择」吗?/补档》

来源:哲学社2号


文章摘要

同一的、带有主体性质的「阿富汗人民」(对立于「阿富汗精英」)只是一种幻想——这样宏大的叙事忽略了许多区域的、本地化的冲突和权力运作结构,完全不符合纷繁复杂的实情。这样的「伪人民叙事」,是将中国历史中的某个固定话语范式强行套用在阿富汗的语境之下,削足适履的产物。

 

 

05.

《一个阿富汗在华留学生的自白:无奈、孤独和难以修复的家园》

来源:液态青年



文章摘要

比贫穷更痛苦的是极端保守的伊斯兰社会,这种保守思潮常年萦绕在佳蓝身边。他的童年几乎是在塔利班监视下度过。小学《古兰经》朗读比赛上,塔利班的地方领导常来观摩。村子里,检查败德行为的伊斯兰特殊宗教警察穆塔韦(Ma'ruf)在路上巡逻。

 

 

06.

《12 个关于阿富汗的“不关键词”》

来源:单读



文章摘要

之所以称之为“不关键词”,是因为当阿富汗问题被谈论时,人们最先提起的总是“帝国的坟场”,而阿富汗自身复杂的种族、宗教、政治派别和历史进程却被大国叙事掩盖了。这些“不关键词”,指向了还未被充分了解的基本事实,是拼出阿富汗问题面目的一块块拼图。

 


Part.02

绝望之地的女性


在塔利班掌权下的阿富汗,女性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一位阿富汗女性不仅会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大受限制,还需要时时刻刻忍受“督察员”的监视与问询,稍有不慎便会遭遇暴力殴打甚至更严重的灾祸。尽管在此前的漫长时间中,阿富汗的女性已在维权之路上努力争取到了一些成果,而如今黑暗却又再次降临到她们头上,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绝望的境地。

 


07.

《塔利班对女性的29条禁令》

来源:导筒现场



文章摘要

长期以来,塔利班政权严格和激进地执行伊斯兰教法,保留了其在阿富汗的事实上的权力,助长了对妇女的边缘化待遇。

 


08.

《阿富汗女性的绝望:罩袍着装令、歧视离异女性与绝境下的抵抗》

来源:澎湃思想市场

 


文章摘要

在这个极度保守的父权社会,违抗传统寻求离婚的女性往往被家人抛弃,被阿富汗社会所排斥。她们必须为自己争取一切的基本权利,例如租房的权利就需要男性亲属的参与或保证。

 

 

09.

《一场塔利班的婚礼 | 给阿富汗女孩的信》

来源:单读

 


文章摘要

“恶习与美德部”的汽车声我永远都忘不了。这种车往往是海拉克斯牌的皮卡,走街串巷,上面载着读《古兰经》的祈祷人,通过扩音器大声宣传。一听到这种车子的声音,在户外的女人们马上找地方躲起来。即使是最微小的错误或者一丝的不端行为,只要被塔利班发现,你就会遭到毒打。

 

 

10.

《只有知道阿富汗女性经历过什么,才能理解她们今日为何如此恐惧》

来源:界面文化


 

文章摘要

至今,阿富汗仍是全世界女孩生存状况最糟糕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女性从未受过教育,女孩们常常被迫早婚。一些女性不仅遭受家庭暴力,还受到来自社会的人身威胁。塔利班执政后,人们更加担心回到25年前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那时妇女无法工作,女童不得上学,女性必须遮盖面部,只有在男性亲属的陪同下才能出门。

 

 

Part.03 

被遮蔽的文化 


大量关于阿富汗政权纷争的讯息占据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纷乱与枪声之下,这片土地也与地球上其他的地区一样在孕育着自己的文化。但现在这些文化的硕果只能在躲藏与祈祷之中,等待未来某个时刻重见天日,而文化的捍卫者们正在以性命为赌注为此一搏。

 


11.

《连塔利班都在通缉的女子乐队,全世界只有10个人知道她们的真实身份》

来源:公路商店


 

文章摘要

这支令塔利班焦头烂额的乐队是阿富汗第一支独立女子乐队,由鼓手Nargiz,贝斯手Zamina和主唱Lorna组成。她们从不进入大众视野,甚至没有在本国举办过任何一场演出,因为一旦走漏风声,就有可能被塔利班武装分子拿AK-47扫死。

 

 

12.

《塔利班与音乐》

来源: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RILM

 


文章摘要

翻阅有关塔利班与音乐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学者、记者、导演们通过他们的文章、影片记录了塔利班统治期间及其后阿富汗的音乐环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按照出版时间的顺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献勾勒出一部阿富汗近二三十年的音乐简史。

 

 

13.

《任性歌单:阿富汗的歌声和呐喊|附影单+读物》

来源:别任性Be a Dodo

 


文章摘要

阿富汗的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种族,说哪些语言,在战争之前的和平年代,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塔利班控制下,在阿富汗做音乐或艺术的人,为了继续自己的创作,和保卫和前人的创造,又可能经历了什么?所以今天我就想放一些阿富汗音乐人的歌,从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开始,到2001年后的摇滚音乐或独立音乐人。

 

 

14.

《阿富汗文物命运 何去何从?》

来源:澎湃新闻



文章摘要

随着近期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等阿富汗主要城市被塔利班占领,数以万计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地如今也在塔利班的控制之中。这让阿富汗的考古学家们和博物馆的馆长们措手不及,有关学者称,这让阿富汗的一些文物命运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15.

《阿富汗人类学书单》

来源:结绳志

 


文章摘要

从苏联入侵以来的长期乱局使关于阿富汗的长期田野异常艰难,但要辨认、理解并对具体议题提供解决方案,基于长期田野的写作和分析也绝非见闻录和国关分析可以替代。这份书单并不试图指向对阿富汗问题的简单诊断,而是拾取在上述学术-实践困境中一些奋力的尝试,为认识具体语境里阿富汗人民的窘境与实践提供更多视角。

 


Part.04  

相关片单


最后,我们推荐了几部与阿富汗相关的影视作品。相比文字,影像有它自身独特的生命力带领我们走入现场,看到那些无法想象却又难以言说的时刻。


 

01.

《午夜行者》Midnight Traveler (2019)

导演:Hassan Fazili

 

 

推荐人:阳少

 

阿富汗导演Hassan Fazili用三部手机,断断续续地记录了他们一家四口从阿富汗逃离到德国的日常,历时两年半。由于拍摄的影片触怒了塔利班而遭通缉,Hassan Fazili不得不带着家人到欧洲寻求庇护。除却在国与国边境间穿梭带来的危险,这一路更大的阻碍来自冗余漫长的公文旅行,以及欧洲日益增长的排外情绪。跋山涉水只用了半年,剩下的两年都是等待,直到影片结束,导演一家人都还在匈牙利的难民营中,等待着庇护申请的通过。但他们在蹉跎中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不仅为了生存,也为了更有尊严的生活,其中很多片段都真实粗糙得让人动容。这部纪录片也是过去十年欧洲难民危机的一个缩影:能够逃离的其实大都是本国的中产,他们将毕生积蓄用于逃难,并在对难民的污名化中,尽可能去保持身而为人的体面;相反,欧洲的排外者则大都处于社会的低层,在生活的夹缝中激发了对外的无差别仇恨。

 


02.

《必是天堂》It Must Be Heaven

导演:伊利亚·苏雷曼

 

 

推荐人:阳少

 

如果说《午夜行者》是难民在路上的流离与悬置,《必是天堂》则是在成功逃难后,“彼岸”对于局外人的尴尬与不适。离开巴勒斯坦后来到西方,无论是在巴黎还是纽约,“巴勒斯坦人”这一身份都同主人公(导演自己)如影随形,并在固化的视角(东方主义、天堂与地狱的二元对立)下被凝视与再现。逃离故土的理由,无意间构成了他在远方立足的合法性,似乎只有比巴勒斯坦人更像巴勒斯坦人,才会是一个合格的难民。

 


03.

《佛在耻辱中倒塌》

导演:汉娜.玛克玛尔巴夫

 

 

推荐人:陈陈

 

伊朗女导演汉娜.玛克玛尔巴夫在影片中表达了关于宗教,政治,战争和儿童的异化。“影片讲述了一群阿富汗小男孩模仿他们所看到战争场面,欺负一个六岁小女孩的故事。男孩们恶作剧的蓝本就是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时的情景。”在影片的拍摄手法上没有用间接取巧的方式“以孩子的眼光来看成人世界”而是讲镜头完全对准小演员,成人在影片中的出境反而被控制在最小程度同时没有将格局限制在对塔利班的控诉,博取同情,而是以冷静直观地将格局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呈现的是一种没有解脱余地的悲哀命运和至死方休的生命困境。


 

04.

《喀布尔,风中之城》Kabul, City in the Wind(2018)

 导演 : 阿巴扎尔·阿米尼



推荐人: 陈陈


“寻找阿富汗”,寻找的是什么呢?纪录片导演寻找的是勤劳的普通人等等。完全没有选择是呈现战争和暴力现场,而是拍摄了喀布尔两家普通人的日常,打破了一些对于阿富汗人的刻板印象,也在风格上被认为十分有新意。“我自以为了解这个国家的内外冲突,以为能认清敌友。但是我错了。回到阿富汗才发现,没有人知道敌人是谁,所有人都在与所有人为敌。”导演阿米尼曾说道。

 


05.

《 苦湖 》Bitter Lake

导演: 亚当·柯蒂斯(Adam Curtis)

 


推荐人: 陈陈

 

2015年的《苦湖》,是导演用BBC摄影师菲尔·古德温(Phil Goodwin)在过去四十年内拍摄的关于阿富汗和沙特阿拉伯地区的影像资料剪辑而成。柯蒂斯试图借此片探讨“伊斯兰国”(ISIS)的兴起与国际秩序变迁之间的关联性。现实比任何影视作品都更魔幻与残酷。配乐和剪接很有趣,影片同时穿插着对新旧殖民主义的揭示和嘲讽,也展现出石油经济和金融资本支配世界政治的怪诞景象。恐怖、惊悸,很不一样。当我们身处如今迷乱的时局,变换观看角度,后退一步,也许会对整合碎片、创造全景画面以及促进理解有所帮助。



你还看过哪些阿富汗相关优质文章/片单

也欢迎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编辑 | 青豆

排版 | 酒喝了一点点

设计 | Sam



可能你还想看看

《打造精神共同体,是逃离还是真正的面对现实?| 问题青年011》

《从何时起,年少时的地球村想象开始褪色  | 征集》


《人物、风物与市井,在城市漫游与共生 | 编辑部荐书》

⭐️ 为我们点亮星标⭐️




 青年志 Youthology .
青年的发问与探寻


点个“在看”,关注我们,设为星标
业务联系:open@chinayouthology.com
投稿联系:tougao@chinayouthology.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